沙湾水电站实施“国—民”“联姻”优势互补
发布时间:2006-08-10
沙湾水电站实施“国—民”“联姻”优势互补
--------------------------------------------------------------------------------
曾经饱受资金、技术、人才制约而陷入困境的四川省沙湾水电站,近日四川圣达集团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联合组成圣达水电开发公司,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果。这种“国”“民”联姻的新机制,不仅使双方企业实现了双赢,更为水电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沙湾水电站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的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25亿元、装机容量48万千瓦。2003年3月。民营沙湾水电站如期动工建设。但随着电站工程的深入推进,作为业主的四川圣达集团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诸方面深感压力很大。在资金方面,沙湾水电站总投资33.25亿元。四川圣达集团公司倾其所有,除自筹3亿元资本金外。仍需向银行背负30多亿元的债务,其增加的7亿元企业资本金也难以到位;而且圣达集团公司水电开发并不占优势,人才、技术短缺,造成电站一期围堰渗漏、相关工程不能按期推进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电站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圣达集团的发展也因此面临险境。
“与其自我封闭,坐以待毙;不如与人联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圣达集团公司决策层毅然打破传统观念和现有体制的束缚,主动让出51%的股权。向全国最大的水电建设企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抛出“绣球”。
沙湾水电站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的较大优势令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怦然心动,很短的时间内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在自筹10亿元资本金的基础上,又迅速争取到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3.27亿元。一举破解了电站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于2005年8月迅速派出100名资深专家坐镇大渡河畔指挥,并以招投标的方式,从广东水电二局、中国水电七局挑选了1000多名精兵强将主攻电站建设,一举攻克了电站围堰渗漏、基坑深挖等技术难题,确保了电站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加快。为电站的早日竣工赢得了先机。
“国”“民”联营后,圣达水电开发公司还将国有和民营各自拥有的机制进行融合和创新,大力推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不论是国有正式职工、协议工,还是民工,都一视同仁,能者上,庸者下,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激发了员工创业热情。公司大力推进“效能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管理简洁而环环相扣。在电站建设中,一旦公司决策层形成统一意见后,报董事局核准即可执行,比国有企业减少了近10道程序。
机制创新激活了企业的发展潜能,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从2005年7月以来的一年时间,圣达水电开发公司完成了国有同类企业需2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围堰、基坑开挖等基础工程,大大推进了电站建设进度。
(四川水力发电网报道 2006-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