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3|回复: 3

尚福林重要讲话 周正庆批泡沫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四任主席聚首 证监会远眺2020
  周正庆:直击股市泡沫论呼吁构建安全评估体系
  三位证监会前主席呼吁深化资本市场发展改革 周正庆对一些言论的不满
  尚福林:采取措施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尚福林: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应三"度"协调
  尚福林:坚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证监会: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因素之一
  证监会:个人投资者仍占股市半壁江山

  四任主席聚首 证监会远眺2020
  资本市场正在开启承前启后的一个大时代。
  1月24日,中国证监会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发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英文版。这份历时两年进行调研、撰写,全文6万余字的报告,回顾和总结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同时对2008-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作了规划和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国证监会尚福林外,三位前任主席周正庆、刘鸿儒、周道炯均到会,四任证监会主席首次聚首并充分肯定资本市场在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探索和努力,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逐渐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通行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为世界所瞩目。"尚福林在为该报告写的《序》中表示。
  尚福林在发布会上说,通过总结资本市场十几年来改革发展创新工作,我们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必须不断加深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特点的认识;要尊重市场规律,在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系统性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要把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切实实放到战略性高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注重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注重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的协调统一;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等等,上述经验,为今后资本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尚福林表示,面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站在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行战略规划,统一认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
  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吸引各类长期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丰富产品和市场体系,满足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四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促进证券期货机构公平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提升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竞争力;五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六是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七是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
  刘鸿儒也提出,要明确目标制订措施,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措施,要善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服务国民经济
  报告认为,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应该从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的战略高度去规划。
  比如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资源跨地区和跨产业的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金融体系的弹性,分散金融风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充分发现和提升自身价值,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循环中去;发挥其财富管理的功能,为广大居民提供投资于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并让养老基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尚福林强调,应始终坚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全社会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立足于为国民经济服务,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始终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始终坚持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随着法制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于海涛 21世纪经济报道 )
  周正庆:直击股市泡沫论呼吁构建安全评估体系
  在昨日证监会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三位证监会前任主席周正庆、刘鸿儒、周道迥分别针对当前资本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呼吁市场各方统一认识,认真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周正庆特别提出,应当从国情出发构建股市安全评估体系和应急预警处理机制。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指出,要根据指数、市盈率等指标反映出的情况对市场安全性进行评估,抓紧构建对股市安全科学评价和应急预警处理机制,为判断股市是否健康提供科学依据。这一评估体系要从国情出发,切忌盲目与国外成熟市场简单比较。
  周正庆认为,此前一些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论证过程的言论,仅凭简单地拿中国市场与成熟市场对比,就得出市场存在严重泡沫的论点,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
  周正庆还提出,不切实改进和完善金融结构,就不能改进和完善金融调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技术性调整",很难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及时研究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合理市盈率水平大致如何,合适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怎样等。
  针对新股发行中存在的上市首日价格过高、其后股价连续下跌的问题,周正庆建议对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他同时建议对上市公司首次融资后进行再融资的时间间隔、规模等是否应加以限制等问题,应从实际出发研究出一些"妥善解决的办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鸿儒指出,当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要平行发展,交替前行。他还指出,股价的正常波动是否需要政府当作政治任务对待,动用很大的力量出面去加以调控值得研究。
  周道炯提出,目前我国企业上市比例仅在万分之二、三的水平,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为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市场。(四川金融投资报)
  三位证监会前主席呼吁深化资本市场发展改革 周正庆对一些言论的不满
  周正庆:现在有的新股上市首日价格过高、市盈率过高、换手率过大,然后连续下跌,有的跌幅超过40%,说明新股发行制度需要改革;同时,有的公司IPO后很快要求再融资,被认为影响了大盘的表现,就此问题,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对再融资行为进行一些控制。
  刘鸿儒: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好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我们的共识。股价的正常波动是否需要政府出面调控,值得研究,但股灾等非正常波动除外。
  周道炯:目前我国企业上市比例仅在万分之二三的水平,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为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市场。
  "必须抓紧股市安全评估和应急预警处理机制建设。""(各方对资本市场)认识的统一和提高,是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周正庆、刘鸿儒和周道炯,三位证监会前主席坐到一起,谈起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问题,仍然是声声急切。
  昨日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指出,应抓紧股市安全评估和应急预警处理机制建设,为判断股市是否健康提供客观依据。上述评估体系要根据指数、市盈率等指标反映出的情况对市场安全性进行评估,从国情特点出发,切忌盲目与国外成熟市场简单比较。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源于周正庆对一些言论的不满。他认为,此前一些缺乏数据支持和令人信服论证过程的言论,简单从与成熟市场对比的角度切入,称市场存在严重泡沫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和我国国情。为此,有必要研究建立相对客观的评估体系。
  周正庆的建议得到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的赞同。他表示,需要及时研究解决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合理市盈率水平大致如何,分析评价市盈率是否合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合适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是怎样的,合理的股市与债市市值比例又是怎样的,等等。
  周正庆还提出,如何调控资本市场,是一个新课题,不切实改进和完善金融结构,就不能改进和完善金融调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金融结构不完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技术性调整"这些调控手段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鸿儒则表示:"假如大家像对待银行那样对待资本市场,那我们资本市场的任何问题都好解决。"这段话引发现场热烈掌声。就此,刘鸿儒指出,有关各方对市场认识的统一和提高,是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说,当前有两个重要的认识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摆正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处理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二是如何摆好政府的位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好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我们的共识。"刘鸿儒说,股价的正常波动是否需要政府出面调控,值得研究,但股灾等非正常波动除外。
  三位前主席还谈到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周正庆说,现在有的新股上市首日价格过高、市盈率过高、换手率过大,然后连续下跌,有的跌幅超过40%,说明新股发行制度需要改革;同时,有的公司IPO后很快要求再融资,被认为影响了大盘的表现,就此问题,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对再融资行为进行一些控制。他说,要解决上述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搞好多层次市场建设,做好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吸引社保、保险等长期合规资金入市,尽快推出创业板,改革中小板发行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副会长周道炯提出,目前我国企业上市比例仅在万分之二三的水平,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为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质量,严格监管、依法治市、防范风险。 (周翀 上海证券报)
  尚福林:采取措施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回顾发展历史、分析存在问题、战略规划未来
  坚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吸引各类长期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丰富产品和市场体系;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促进证券期货机构公平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昨日在京指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已具备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既要充分看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增强做好下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采取措施,深化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化解能力,进一步夯实市场内在基础,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昨日,中国证监会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发布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今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作了规划和展望。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撰写《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总结和研究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探索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路径,对于在新时期拓宽我国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的功能,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尚福林说,近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通过总结资本市场十几年来改革发展创新工作,我们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深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特点的认识;
  要尊重市场规律,在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系统性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要把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切实实放到战略性高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注重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注重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的协调统一;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等等,上述经验,为今后资本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尚福林指出,在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既具备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面临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增强做好下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采取措施,深化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化解能力,进一步夯实市场内在基础,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尚福林表示,面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站在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行战略规划,统一认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
  尚福林强调,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应始终坚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全社会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立足于为国民经济服务,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始终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始终坚持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吸引各类长期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丰富产品和市场体系,满足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四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促进证券期货机构公平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提升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竞争力;五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六是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七是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
  发布会由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主持。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刘鸿儒、周道炯到会并致辞。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宋大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金融与私营部门发展局副局长乌雅尼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杨、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先后发言。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刘新华出席会议。来自国务院办公厅、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国务院研究室、银监会等部委的代表以及证监会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证券业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据介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的调研、撰写历时两年,全文6万余字,将以中、英文同时发布。报告全文分为四章,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回顾开篇,梳理了近年资本市场的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和展望。报告认为,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应该从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的战略高度去规划。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随着法制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周翀 上海证券报)
  尚福林: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应三"度"协调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今日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注重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的协调统一。
  尚福林表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在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系统性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要把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切实实放到战略性高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注重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的协调统一。
  他指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既具备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面临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应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努力提高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化解能力,进一步夯实市场内在基础,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尚福林强调,应始终坚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全社会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立足于为国民经济服务,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始终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始终坚持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他表示,今后将为此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坚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吸引各类长期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丰富产品和市场体系,满足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四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促进证券期货机构公平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提升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竞争力;五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六是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七是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 (贾靖峰 中国新闻网)
  尚福林:坚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证监会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发布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撰写《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总结和研究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探索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路径,对于在新时期拓宽我国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的功能,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尚福林说,资本市场发展目前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站在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行战略规划,统一认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
  尚福林强调,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应始终坚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全社会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立足于为国民经济服务,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始终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始终坚持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坚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吸引各类长期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丰富产品和市场体系,满足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四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促进证券期货机构公平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提升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竞争力;五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六是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七是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 ( 李侠 金融时报 )
  证监会: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证监会24日发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今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作了规划和展望。
  报告全文分为四章,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回顾开篇,梳理了近年资本市场的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和展望。    
  报告认为,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应该从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的战略高度去规划。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随着法制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为报告撰写的序言中,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貌简略地展现给世人,让海内外市场参与者对中国资本市场有更加完整、客观的认识。
  尚福林在2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说,撰写这份报告,总结和研究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探索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路径,对于在新时期拓宽中国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的功能,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的调研、撰写历时两年,全文6万余字,以中、英文同时发布。 (赵晓辉 陶俊洁 新华网)
  证监会:个人投资者仍占股市半壁江山
  投资比例结构失衡造成:投资者持股期限短、交易较频繁、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明显
  截至2007年年底,个人投资者占据了股票市场投资份额的半壁江山,证券基金只占有1/4的份额。昨日,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最新披露的数字让人们一改过去基金独占江湖的观念。
  《报告》披露了去年年底股票市场投资份额比重,个人投资者占据了51.29%的份额,而证券投资基金只占据25.68%的份额,一般机构投资者占据了16.63%的市场份额,其余小份额为社保、QFII、保险机构、企业年金所占据。
  《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投资者结构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比例偏高。
  证监会认为,这样的比例结构难以让中国投资市场出现真正的长期投资者,《报告》分析认为,根据深交所、上交所的统计数据,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仍然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偏高。从投资行为分析,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盘股、低价股、绩差股和高市盈率股,持股时间较短、交易较为频繁。
  不仅个人投资者有短期行为,机构投资者也是一样。《报告》指出,与境外成熟市场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相比较,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普遍较短、交易比较频繁、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明显。
  《报告》分析了为何国内机构投资者偏少,难以出现真正长期投资者的几点原因。
  证监会认为,现在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经营模式单一、产品不够丰富,股东结构不够合理、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成为制约基金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使得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养老金制度发展滞后;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实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偏小,占整个保险资金的比例较小。从私募方面讲,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于退出渠道不够畅通、管理机制落后,发展较为缓慢,市场影响力还比较低。另外,现在集合型投资计划产品的监管机构多,监管规则复杂,这种不统一加大了监管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也不利于该市场的长期发展。 (北京商报
  杨雪婷) 
发表于 2008-1-2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too long too long,thanks!
发表于 2008-1-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社区 ( 川公安备51118102000154号 蜀ICP备12021401号 )

GMT+8, 2025-8-2 21:08 , Processed in 0.048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