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8|回复: 0

[09/05/09] 4月新基民入市环比回落逾两成 入市意愿减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一假期后,大盘再创新高,但从4月开始,基金月度新增基金开户数已较3月回落。在市场屡创新高后,新基民入市意愿减弱。不过,目前,老基民中还暂时没有出现赎回潮。但随着大盘的不断上行,偏股型基金的赎回敏感区已逐渐迫近。

    券商研究人士指出,在没有大牛市行情吸引大幅增量资金入市的背景下,如果指数运行到3000点上方,或将进入偏股型基金的赎回敏感区;运行到3500点上方,或将发生类似2004年年初和2006年年初的赎回潮。

    新基金:

    开户数环比回落 入市意愿减弱


    基金月度开户数在一季度持续攀升后,4月份出现高位回落,月度新增基金开户数环比回落逾两成。

    据中登公司本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4月27日~4月30日)基金新增开户数下降至30945户,较前一周下降了15499户,环比下降33.37%,由于上周仅4个交易日,因此基金日均开户数更具可比性。上周基金日均开户数仅为7736户,环比回落近两成,这一数据也是近8周以来的最低日均开户数。

    基金上周开户数的回落是在延续近一个月来的回调态势。进入4月,基金月度开户数已经一改前3个月逐渐攀升的态势开始回落。据统计,1月份,基金开户数仅5万多户,2月份上升至10万多户,3月份攀升至20万多户,创出近1年来的新高。

    近一个月基金开户数大幅回落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盘在相对高位时震荡加剧,新基民的入市意愿较前期回落明显。

    而除了受市场表现影响外,开户数回落也还与基金的发行密度有关。相比二三月份新基金密集发行,4月份新基金发行速度有所放缓。

    老基民:

    暂未见赎回潮 但赎回敏感区迫近


    虽然在市场屡创新高后,新基民入市意愿减弱,不过,老基民中却还暂时没有出现市场之前一直担心的赎回潮。

    从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显示,旗下的老基金有申购有赎回,整体保持稳定,只是部分次新基金出现了净赎回,但赎回量也不大。

    “在2300点时,市场风声鹤唳,部分客户选择赎回。但没过多久,股指成功突破年线,有些出去的客户就又回来了。” 据银行理财经理透露,总体来看,市场的赎回潮并没有出现。前段时间,赎回基金的确实有点多,但没多久申购基金的资金量又开始逐渐增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大盘的不断上行,偏股型基金的赎回敏感区已逐渐迫近。

    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由于市场各参与方一致认为区间振荡将是2009年市场的主基调,经济基本面在2009年仍不支撑股市走出大牛市行情。在没有大牛市行情吸引大幅增量资金入市的背景下,如果指数运行到3000点上方,或将进入偏股型基金的赎回敏感区;运行到3500点上方,或将发生类似2004年年初和2006年年初的赎回潮。

    建议

    降低基金组合风险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阶段降低基金组合风险至中等水平;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近期的市场应保持必要的谨慎;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应积极关注中等风险的大盘股基金。

    近期一些基金公司也开始对市场变得审慎,认为虽然3月份的数据明显好转,但风险因素仍存,未来或有反复。如果二季报公布的数据低于市场预期,那么A股可能处于振荡调整的格局中。

    对选择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建议,阶段降低基金组合风险至中等水平,从基本面变化趋势角度,未来3~6个月逐步转换基金组合风格,从强周期风格向弱化周期特征过渡,并适当侧重资产规模中小、管理人择时能力突出的基金产品。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建议,投资者对近期的市场应保持必要的谨慎。股基投资者可关注博时主题、华夏行业精选、兴业社会责任、富兰克林国海深化价值、富国天瑞、华安宏利等基金。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也指出,随着创业板相关办法的陆续出台、猪流感疫情的蔓延以及4月份国内部分经济数据不尽理想,会对市场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基金策略要更倾向于稳健配置。

    “从4月基金类型表现来看,小盘股基金和大盘股基金的差距在缩小,”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建议,投资者应积极关注中等风险的大盘股基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社区 ( 川公安备51118102000154号 蜀ICP备12021401号 )

GMT+8, 2025-8-2 07:47 , Processed in 0.0441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